- 索 引 號:370481/2025-03431
- 主題分類:專家解讀
- 發布機構:政府辦公室
- 成文時間:2025年07月29日
- 文 號:無
- 發文時間:2025年07月29日
- 標 題:【專家解讀】《滕州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
- 效力狀態:有效
【專家解讀】《滕州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
2025年7月26日,滕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滕州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為了便于社會公眾知曉,理解相關內容,邀請相關專家閆廣強先生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閆廣強:高級工程師,從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31年,對我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有深入的研究。
2025年7月26日,《滕州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發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為依據,系統構建了“分級響應、精準管控、動態優化”的重污染天氣應對體系。
一、科學分級:基于AQI(空氣質量指數)精準錨定應急響應閾值,體現“差異化”管理邏輯。《應急預案》“黃—橙—紅”三級預警分級標準,將AQI日均值與持續時間作為核心指標,避免主觀判斷干擾:當預測日AQI>200 或日AQI>150持續48小時及以上,且未達到高級別預警條件,發布黃色預警(啟動Ⅲ級應急響應);當AQI>200 持續48小時或日AQI>150持續72小時及以上,且未達到高級別預警條件,發布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當AQI>200持續72小時且日AQI>300持續24小時及以上即發布紅色預警(啟動Ⅰ級應急響應)。
這一分級邏輯的專業性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嚴格對標環境健康風險閾值:AQI>200時,細顆粒物(PM2.5)濃度已顯著升高,可能引發兒童、老年人等敏感人群呼吸道癥狀;AQI>300的嚴重污染及,則直接威脅全體人群健康,需差異化響應。二是突出“持續時間”與“污染峰值”的雙指標約束,避免因單日偶發高值觸發過度響應,確保應急措施的經濟性與必要性平衡。
二、精準施策:分行業、分強度的“一廠一策”管控,平衡減排與民生需求。《應急預案》的核心是“減排措施”,其創新點在于摒棄“一刀切”的停限產模式,轉而通過行業分類、績效分級等手段實現精準管控,既保障環境效益,又最大限度減少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一)重點行業“績效分級+差異化限產”。針對國家規定的39個重點行業,《應急預案》對不同績效等級的涉氣企業,實施不同減排比例管控。差異化的關鍵在于“績效評級”。根據企業污染治理技術水平、環境管理水平、清潔運輸比例等指標綜合評定等級。被評為A級或引領性的企業,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可自主采取減排措施;被評為B級的企業,黃色預警期間自主減排,橙色預警僅需部分生產線進行停產,避免了“全廠關停”的剛性沖擊。
(二)民生保障與柔性執行。《應急預案》特別強調“保障基本民生”:對涉及居民供電供暖、醫療防疫、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危險廢物及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的企業,在滿足環保設施正常運行的前提下,經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批準后可豁免;對學校、醫院等敏感場所,要求加密空氣質量監測并發布健康提示,必要時調整戶外活動安排。這種“剛性減排+柔性關懷”的平衡,體現了環保政策的人性化設計。
該《應急預案》通過科學分級錨定風險、精準施策平衡減排與民生、長效協同推動系統治理,既符合國家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要求,也貼合滕州作為縣域城市的實際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