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號:370481/2025-03279
- 主題分類:滕州建議提案辦理總體情況
- 發布機構:政府辦公室
- 成文時間:2025年09月29日
- 文 號:無
- 發文時間:2025年09月29日
- 標 題:滕州市2025年人大建議辦理總體情況
- 效力狀態:有效
滕州市2025年人大建議辦理總體情況
一、基本情況
今年,全市政府系統共承辦市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期間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103件,目前均已辦理完畢,并逐一答復了代表本人,代表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到100%。從建議內容分,涉及鄉村振興和“三農”方面的14件,道路交通方面的19件,城鄉建設環境保護方面的17件,教科文衛旅游方面的17件,社會建設方面的8件,經濟發展、園區建設及其他方面的28件。從辦理結果看,所提建議被采納,已經解決或正在解決的83件,占總數的80.58%;列入計劃逐步加以解決的20件,占總數的19.42%。
二、主要做法
市政府和各承辦單位將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工作作為推動政府工作、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壓實辦理責任,提升辦理質效,凝聚各方合力,全力以赴做好辦理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壓實建議辦理工作責任。市政府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將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對代表建議辦理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結合單位職能分工,及時對會議收到的103件代表建議進行分類整理,精準確定承辦單位。4月11日,專題召開建議交辦會,印發通知、建立臺賬,進一步明確承辦責任、辦理要求、工作時限。各承辦單位堅持主要負責同志、分管負責同志、承辦科室負責人及具體承辦人員分級負責制,細化任務,狠抓落實,確保辦理工作落實落細。
(二)注重成果轉化,提升建議辦理工作質效。政府系統把高質高效要求貫徹到建議辦理全過程,以釘釘子的精神把代表的真知灼見轉化為具體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果,集中力量解決了一批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重點問題。
針對宋先偉等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快推動滕州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我市高度重視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9月4日專題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鼓勵引導民營企業保持定力,創新突破,跨越發展。一是加大扶持幫促力度。今年以來,召開各類民企座談會30多場(次),赴民企調研70多次,調研民企200多家(次),兌現獎補資金1345萬元。已獲批預算內投資項目23個,其中民營企業項目12個,占比52.2%,共獲批3.473億元。推薦申報超長期國債項目9個,其中民營企業項目5個,占比55.6%,共爭取資金3557萬元。二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實施“強企、興商、富民”工程,扎實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十大行動,積極探索“零增地”“預建廠房與項目審批雙鏈推進”等審批模式,全面深化“不再核發紙質營業執照”改革,進一步降低企業辦事成本。大力推廣“魯執法”平臺,梳理公布460項涉企檢查清單,入企檢查次數同比減少20%。用足用好“棗解決·棗滿意”平臺,開展“一企一策”培育幫促,今年以來共受理企業訴求4905件,辦理滿意率達97%。三是持續育強民營企業主體。加力實施“一擴兩新”行動,鼓勵引導企業深耕主業,做強實業。今年242個重點項目中,民企項目146個,總投資675.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14億元,占比分別為65.2%、41.8%和52.8%。魯班數控機床、茁彼母嬰三期等35個項目投產運營,聯泓一體化、欣旺達鋰電池回收等42個項目發展勢頭良好。今年以來,新開辦登記民營市場主體19776戶,同比增加8.56%;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民營企業98家,總數達到221家。
針對楊青霖等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快滕州高鐵新區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議”。市政府堅持“以產興城、先產后城、產城融合”,著力推進高鐵新區建設,系統實施中央商務區、臨湖片區等七大片區開發,全力打造“中華善城新地標、產城融合新高地”。一是基礎設施投入全面提速。圍繞高鐵新區與主城區有機融合,重點攻堅南部片區交通網絡與功能配套,呈祥大道、孟嘗君路已全線貫通,臨湖大道(荊河路-兼愛路)已具備通車條件;墨子湖生態休閑度假區東岸3.7公里環湖路已完工并啟動配套設施完善。信華110千伏輸變電、華潤燃氣天然氣管網建設、220千伏棗奚線電力遷改等電、氣、網工程全面實施,為新區發展筑牢硬件支撐。二是民生與產業協同邁進。堅持以“聚人氣、興商氣、提品質”為導向,推動城市功能與民生需求深度契合。CBD商務區一期12棟樓宇建設全速推進,聯迪創客小鎮已完成24家優質企業簽約入駐,棗莊工程技師學院8個單體已完成主體封頂,市中醫院遷建項目穩步推進,同步規劃的滕發翠廬曉月等3個精品住宅項目下半年啟動建設。三是要素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土地保障方面,完成新能源產業園、臨湖大道等重點區域2468畝土地征收流轉,完成呈祥大道等項目647畝文物勘探。資金保障方面,已落實或推進的資金超25億元,其中新能源產業園項目發放資金3億元,美麗鄉村項目發放資金8000萬元。
針對侯志軍等代表提出的“關于嚴抓食品安全監管的建議”。我市立足“食安滕州”建設,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有力保障全市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一是健全監管體系。結合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分層分級包保工作,組織公安、市場監管、農業農村、屬地鎮街等部門開展聯合整治,將日常巡查、專項檢查與監督抽檢有機結合,始終保持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高壓嚴打態勢。今年以來,共辦理食品類行政處罰案件88起,罰沒款59萬余元。二是提升監管效能。370所學校幼兒園建立膳食監督家委會,“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100%;開展“食安滕州”攻堅提升等行動,檢查食品生產企業719家次,查出問題960個,責令改正88家。開展監督抽檢5103批次,檢出不合格產品159批次,問題發現率為3.59%。三是推動社會共治。累計發布科普信息126條,高效受理食品類投訴舉報5335件。在重點商超、農貿市場等設立消費維權服務站,切實保障消費者知情權、監督權,全力構建多方參與共建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
針對鄧榮迎等代表提出的“關于深度挖掘歷史文化、創新旅游演藝的建議”。市政府立足歷史人文和自然資源稟賦,深度謀劃“一城一園一山一水”全域旅游格局,大力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一是做實文旅項目支撐。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文化博物館全面開工,“千年故城、薛國遺址”正在進行博物館規劃設計,魯中南文物保護考古研究中心揭牌運營,魯班紀念館煥新開放,母祖山漢代采石場遺址入選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創新實施旅游營銷“十個一”工程,進一步擦亮“墨子家鄉、善城滕州”文旅品牌。二是策劃打造精品力作。創排大型古裝柳琴戲《鐵面御史王東槐》,榮獲2025年第二屆“青未了”杯廉潔文化作品創作大賽“優秀廉潔劇目獎”;策劃推出情景劇《文公問政》;沉浸式旅游演藝劇目《劉洪與芳林嫂》,在紅荷節旅游季期間常態化演出。三是做好文旅惠民文章。舉辦民間游藝展演等大型文化惠民活動60余次,開展“送戲下鄉”活動1000余場;在微山湖紅荷濕地、墨子科技文化城旅游區等景區景點舉辦大型沉浸式文藝演出等旅游演藝活動,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
(三)深化協商共辦,凝聚建議辦理工作合力。市政府及各承辦單位始終堅持與人大代表強化溝通交流,廣泛聽取意見建議。辦理前,主動與代表聯系,了解建議的由來、背景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準確、全面地領會代表所提建議的意圖。辦理中,及時與代表溝通,就初步設想和預期目標與代表交流,提高辦理的針對性。辦理后,由單位領導帶隊,通過登門走訪的方式,當面向代表匯報辦理情況,征求代表意見,取得了代表的理解和支持。針對市人大常委會確定的10件重點建議,市政府各承辦單位協同市人大有關委室開展“代表建議督辦月”“回頭看”等活動,采取實地調研、專題調度、征求意見等多種形式對建議落實情況跟蹤問效,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以更嚴責任壓實工作鏈條。市政府各承辦單位將繼續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對正在解決或逐步解決的建議,認真研究措施,抓緊時間辦理;對暫時辦理有困難的,積極創造條件,爭取盡快落實,確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結果。
二是以更實舉措提升辦理質效。市政府將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嚴格落實辦理要求,注重吸納合理建議,切實提高代表滿意度,把辦實事、求實效作為辦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把辦理工作從“辦文”轉到“辦事”上來,努力做到辦好一個建議、解決一個方面問題、推動一個領域工作,以點帶面促進辦理質效全面提升。
三是以更大力度推動成果轉化。市政府將建議辦理工作納入政府督查重點事項,采取日常催辦與重點督導相結合,對辦理質量不高的單位進行約談提醒、跟蹤督辦,確保建議得到及時高效落實,不斷提高建議落實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