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深化全民生活垃圾分類參與意識,今年以來,我市將生活垃圾分類宣傳納入常態化工作體系,深入開展“一月一主題”宣教活動。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專題宣傳,讓分類知識融入居民日常生活,逐步培育“人人知曉、人人踐行”的綠色新風尚。
我市結合開學季、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世界地球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緊扣季節特點、群眾關切焦點與政策落實重點,精準策劃實施“一月一主題”宣傳活動,通過持續普及分類知識、提升社會關注度,引導居民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推動垃圾分類成為低碳生活新潮流。
為提升宣傳實效,我市“一月一主題”活動堅持打破單一宣講模式,打造生活垃圾分類“靜態+動態”立體傳播體系。靜態傳播依托固定載體持續發力,在居住區、單位、公共場所、經營場所等設置固定宣傳欄,開放垃圾分類科普教育場館供公眾參觀體驗,形成常態化信息傳遞窗口;動態傳播以互動形式增強參與感,設置臨時“綠色宣傳驛站”,現場開展咨詢答疑、互動游戲、資料發放及智能回收設施投遞體驗等活動,激發公眾主動參與熱情。“靜動”結合,有效擴大了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參與率和覆蓋率。
我市以“黨建引領”為抓手,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組織黨員干部志愿者投身宣傳一線,用實際行動帶動群眾參與,為垃圾分類注入“紅色動力”。開展“小手牽大手”活動,通過主題升旗儀式、班會、手抄報、變廢為寶作品展等形式,讓中小學生掌握分類知識,實現“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會”的傳導效應。構建“社區+業委會+物業+志愿者”“五位一體”聯動機制,通過“桶邊督導”與入戶宣傳,持續提升垃圾分類宣傳成效。
常態化、精準化的主題宣傳正悄然改變市民行為模式。下一步,我市將繼續深化宣傳內容、拓展傳播渠道、強化社會協同,讓垃圾分類從“新時尚”真正內化為市民的“好習慣”。
(甘甜?報道)
